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云南省2001-2010年疟疾流行现状与趋势
李华宪, 陈国伟, 杨沅川, 姜华, 张再兴, 杨恒林, 周红宁
摘要437)      PDF (1433KB)(801)   
目的 为云南省实施消除疟疾行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01-2010年疟疾疫情报告数据,用Excel 2003软件及ArcView GIS 3.3 软件进行常规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结果 2001-2010年云南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报告疟疾病例93 745例,死亡226例;间日疟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72.76%,恶性疟死亡数占死亡总数的84.07%;云南省本省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96.02%(90 011/93 745),死亡数占死亡总数的89.82%(203/226),90%以上病例分布于边境州(市);外省外籍病例病死率是本省的2.7倍;2006-2010年平均年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比2001-2005年分别下降59.20%、73.66%和35.45%;各县、各月均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在5-8月和10-11月;10年发病数和年平均发病率顺位前10名的县(市、区)除隆阳区和梁河县(二线边境县)外,其余全为一线边境县;发病率1/万以上的县(市、区)前5年有47个,占全省总人口的29.42%,发病数占全省的95.07%,后5年减少至32个,占全省总人口的19.42%,发病数占全省的90.55%;各年报告的恶性疟病例比例在18.29%~25.75%之间,报告恶性疟的县(市、区)数和病例数前5年呈上升趋势,后5年呈下降趋势. 结论 自2006年以来,云南省的疟疾流行已由上升趋势成功扭转为稳步下降趋势;但占病例数90%以上的年发病率>1/万的边境和内地高发县(市、区)仍然是云南省未来有效遏制和消除疟疾的重点防控地带;切实抓好各项监测工作应是其他地区的首选措施之一.
2013, 24 (2): 147-151.
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拉咱市疟疾流行特征横向调查
陈国伟, 李华宪, 蔺应学
摘要813)      PDF (911KB)(1011)   
目的 了解中缅边境上游疟疾疫源地的流行特征,为出入境流动人员疟疾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根据英国无国界卫生组织设在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的疟疾诊疗点上报的疟疾联防报表中的疟疾病例数计算发病率,并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对不同疫点的疟疾流行情况、传染源种类、媒介蚊虫形态特征,村民的生产、生活、文化习俗以及卫生服务状况等进行分析。 结果 2008年12月1日至2009年11月30日的疟疾发病率为513.01/万,流行病原以恶性疟为主,占疟疾病例总数的75.30%(1067/1417),间日疟占23.85%(338/1417),三日疟占0.14%(2/1417),混合感染占0.71%(10/1417);疟疾疫源地按流行程度分为高、中、低3类疫点村,高疫点村(克章村)距中缅边境线直线距离24.30 km,中疫点村(卖沙坝村)距边境线10.20 km,低疫点村(扎图广村)距边境线0.50 km,其中高疫点村的疟疾带虫发病率高达14.14%(28/198),以恶性疟为主要病原,占67.86%(19/28),是重症疟疾的主要病原;在边境森林地带发现的大劣按蚊是野外作业者感染疟疾的高效媒介;从云南省元江县到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的21例务工者的疟疾患病率及恶性疟比例均为100%,是出境务工人员感染疟疾的典型案例;当地村民的防蚊意识和求医条件均处于较低水平。 结论 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为中缅边境务工人员感染疟疾的主要疫源地。
2012, 23 (4): 352-356.
2004-2008年云南省登革热流行现状
李华宪, 周红宁, 杨沅川, 姜华
摘要1087)      PDF (991KB)(1136)   

目的 分析云南省2004-2008年登革热流行态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08年网络直报系统登革热疫情统计数据、卡片个案及现场调查等信息,用ArcView GIS 3.3及Excel 2007软件对2004-2008年登革热流行形式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 2004-2008年云南省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16例,除2月外各月均有病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8-11月,以9-10月最多。104例为来自缅甸、老挝为主的东南亚各国的输入病例,12例为本地感染病例。就诊属地县(市、区)涉及10个一线边境县(市、区)及4个非边境县(市、区)。本省、外省、外籍各类人群均有一定数量的病例报告。男性病例多于女性;7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发病数以0~9、15~29、35~39及50~54岁年龄组居多,占72.41%(84/116);职业分布以商业服务者、农民、学生、工人、散居儿童、干部职员和民工为主。结论 云南省登革热主要为输入或输入引起本地传播的病例,我国与缅甸、老挝接壤的边境地区是登革热预防控制的重点地带,男性、商业服务者、农民、学生、工人和散居儿童是感染该病高风险人群和重点防控对象。

2010, 21 (6): 576-577,580.
中缅边境缅甸边民丝虫病1例报告
陈国伟1,蔺应学2,李华宪1
摘要723)      PDF (304KB)(899)   
2010, 21 (3): 218-218.
云南省嗜人按蚊传播区疟疾防治对策研究
李华宪, 陈国伟
摘要1318)      PDF (1014KB)(994)   

【摘要】 目的 为云南省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控制和消除提供科学、经济、有效的防治对策及监测方法。方法 按照“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综合防治对策研究项目实施计划”规定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 (1) 嗜人按蚊分布于云南省35个县(市),是滇东北地区8个县(市)的主要传疟媒介。(2) 筛选出不同疟疾发病率层次的疟疾防治对策分别是:发病率在10/万以上的乡(镇)用DDT(或其他替代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及溴氰菊酯处理蚊帐,氯伯8日疗法治疗现症患者,单一伯喹8日疗法休根,氯伯2日疗法对发热患者进行假定性治疗及在疟疾暴发流行时用氯、伯4日疗法进行预防性全民治疗。发病率1/万~10/万的乡(镇)用氯喹1200 mg+伯喹180 mg治疗患者及溴氰菊酯处理全村居民蚊帐。发病率在1/万以下的乡(镇)仅用氯喹1200 mg,伯喹180 mg治疗患者。(3) 各县在2002-2006年的现场应用中,根据以上防治对策采取分层防治的策略,均取得使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的防治效果。结论 通过调查摸清了嗜人按蚊在云南省的分布范围、分布特征及规律,为该区域媒介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所提出的发病率在1/万以下、1/万~10/万、10/万以上地区防治对策的特点是经济、简便、高效、环保,为当地大面积低疟区疟疾防治解决了一个关键的技术难题,在后续5年的现场防治中已经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09, 20 (6): 569-572.
云南省疟区杀虫剂浸泡蚊帐使用状况及其推广对策
周升,杨锐,吕全,杨中华,杜龙飞,杨明东,李丽,董莹,李华宪,王学忠,陈国伟,孙晓东,周红宁,李兴亮,杨亚明
摘要1507)      PDF (323KB)(925)   


【摘要】 目的 了解云南省疟区杀虫剂浸泡蚊帐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推广杀虫剂浸泡蚊帐的实施提供对策。方法 在云南省疟区47个县,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家庭中,8.68%的家庭拥有杀虫剂浸泡蚊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经济水平、性别、婚姻状况、教育水平、使用杀虫剂浸泡蚊帐态度、疟疾传播知识、疟疾预防知识等因素影响蚊帐的使用。结论 在推广杀虫剂浸泡蚊帐中,应关注贫困家庭、女性、单身及文盲人群,并通过传递疟疾传播途径、预防等核心知识来促进杀虫剂浸泡蚊帐的使用。

2009, 20 (4): 326-328.